很多人在一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:好孩子、好员工、好父母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在这些角色里渐渐迷失了自我,直到最后,连自己也开始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身份。然而,这并不是生命的真正开始,它不过是“存在”而已。
许多人把自己的一生演绎成了一场连续剧。剧本是父母写的,灯光是老师设计的,连哭泣的声音都在观众席的节拍下节奏感十足。当掌声响起,他们便习惯性地鞠躬,但一低头,脊柱早已弯成了问号,忘记了曾经渴望挺直的是感叹号。演得时间越久,他们的“面具”就越厚,甚至到了一定程度,照镜子时,必须先刮去一层层的“应该”,才能看到那张被允许呼吸的真正面孔。
蔡崇达在《皮囊》一书中提到:“有人说生命始于40岁,有人说是50岁,其实都不对。生命应该始于你不再取悦围观者的那一天。”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,将“活着”与“开始活着”分割开来,给人带来一种深刻的力量。
生命的真正起点,不在于年龄,而是在于你不再依赖他人的掌声来衡量自己的心跳。当你开始意识到,围观者永远只是旁观者,他们从未走过你的路,未曾熬过你的夜,甚至没有为你的失败承担过任何责任时,你才会真正开始走进自己的生命。这时,你才会有勇气大声说出:“我这么做,不是为了取悦你们,而是因为这是我真正想要的。”这一刻,你不再是被迫来到这个世界上的,而是选择了自己的生命。
年龄、身份、标签,统统都不再重要。当你摆脱了旁观者的眼光,走出那个虚伪的框架,才会发现自己真正踏入了生命的起点。无论何时开始,都不算晚。有人活了20年,却死在了80岁;而有人在40岁时才真正开始活,从此便再也不死。
发布于:福建省升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